|
6月份快要结束了,很多上市公司在筹钱忙着美化报表,很多银行在高息揽存,可是股市还是跌,汇率也在跌。监管部门一会儿刹车,一会儿踩油门。
这是复杂而纠结的金融大环境。
1.行业之危
在这样恶劣的金融环境里,对政策和市场最敏感的无疑是网贷行业。没人会否认网贷行业的前景,但是这个行业也在为自身早年野蛮生长付出代价。
自6月份以来,网贷的雷潮不断增多,逾期、假标、自融甚至庞氏骗局,已经很少有人能分得清这出事的问题平台里,到底哪些是真正的 P2P 平台。
虽然和一些圈内的朋友交流,开玩笑地说:“每年都会洗一次牌,我们要习惯,优胜劣汰,行业才能发展更好。”
但是越到后来,形势已经越发严峻。
这一股雷潮,不再局限于一些假 P2P 平台或者问题平台,而有蔓延扩大之势,甚至将危及整个行业。
监管部门所希望看到的逐步整顿、良性有序的局面,似乎要落空。
2.恐慌挤兑
有人说,你身正不怕影子歪,你安分守己,合法合规经营,怎么会出事呢?
每个企业的发展,都受到所在行业的制约。这个行业出现的问题分子,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。
由于唐小僧等典型的案子被披露,媒体行业,尤其是部分自媒体肆意夸大渲染整个P2P的危险。导致现在一些普通人,谈P2P色变。
原本投资网贷的人,在这样舆论的环境下,也会逐渐地开始怀疑人生,造成了金融领域独有的“挤兑效应”。
中国金融史上唯一倒闭的银行,海南发展银行就是因挤兑效应而关闭的,尽管它一直在合法合规经营。
如果说部分媒体缺乏专业知识,为了吸引眼球,违背媒体伦理,我们倒能一定程度上理解。
但是这个行业内,不乏职业的嗜血者,网贷巴士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3.黑子聚集地
在这一波雷潮里,最难熬的就是众多的P2P投资人。他们冒了一定的风险,选择了自己信任的平台,以期望获得相应的收益。
如果是自己眼光错了,遇上问题平台,或许也就认栽了。不过现在众多的投资人都在纷纷议论一个被称为『黑子聚集地』的地方,也就是网贷巴士。
他们指控网贷巴士,为黑而黑,煽动舆论,制造恐慌,致使平台出现挤兑而停运。这就是对投资人血汗钱赤裸裸的洗劫。
|
|